Title2 2 首页火山文化历史文化

抗战史话 火山志碑慰英烈 石海唱响露营歌----陈雷、李敏五大连池抗联遗址考察纪行

时间:2023-06-15

两位抗联老战士,怀着深深地五大连池情结,在耄耋之年,不远千里,来到他们曾战斗过的故地,寻踪问迹,重温战斗历程,并自费树碑以志,为的是让后来者不忘历史,珍爱现实,面向未来,……
五大连池风景区,不仅是名扬四海的世界地质公园,而且还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年代,这个火山地区,曾是北满抗联第二次西征队的第一目的地,也是抗联战士利用火山石海、湖泊森林,长期与日军开展游击战的战跡地当地的村村屯屯,是抗联战士养伤和老百姓支前的大后方,又是最隐蔽的部队宿营地。李兆麟、冯仲云、冯志纲、王明贵、陈雷、王钧、张光迪和李敏等抗联老战士在五大连池留下的战斗足迹,为这里积淀了厚重的抗联文化底蕴。
2001年和2002年,为了挖掘抗联文化,我做为管委会分管旅游的副主任,有幸两度陪同老首长们考察当年的抗联遗址遗迹,其中一位是曾在五大连池地区开展游击战的北满抗联西北指挥部第一支队政委,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曾任黑龙江省省长的陈雷同志;另一位是曾在五大连池地区参加抗联侦察小分队的女战士,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曾任省政协副主席的李敏同志。六十年代初,鲁迅艺术学院以李敏同志12岁参加抗联的经历为原型,创作了大型革命历史歌剧《星星之火》中的小凤这一英雄人物,该剧在东北和全国部分地区巡演后反响强烈,一曲《革命人永远是年青》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
(一) 20016月,第一次集体寻访和考察五大连池抗联遗址时,陈省长在战争年代积累下的伤病复发,行动比较困难,但他仍然精神抖擞,不失老革命家的风采。李敏主席虽已年近八旬,却依然青春焕发、充满活力,陪同一起寻找抗联遗迹和营地,并将陈省长亲笔题写的石碑立到石海中。在宾馆,我们见面寒暄后,陈省长讲述了当年的北山抗联营地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战略作用。
据陈省长回忆,北山抗联营地,是抗联对黑龙山、火烧山和三池、五池一带的统称。由于五大连池和药泉山这个地方,历史上名声很大,北面又与朝阳山根据地紧紧相连接,是平原和山区的结合处,所以抗联队伍看重这个地方,日军更把这个地区看成战略要地。早在龙北抗日战争初期的义勇军时期,这里就是抗日英雄平康德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活动区域,平康德组织起上千人的抗日队伍,使日军闻风丧胆,及至西征部队到达后,这里就成了抗联屯兵和转战之要地,日军多次围剿全都白费了功夫,敌人也只好对这块火山圣地实行外部封锁的策略。但是五大连池的老百姓人心很齐,在抗日救国会领导下,群众反满抗日的情绪非常高,这里不仅有抗联的交通站,在火山石海中还设立了好多抗联的秘密宿营地,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东西龙门山、莫拉布山、小孤山、火烧山、尾山和三池子、五池子一线,曾是抗联各支部队转战南北开展平原游击战的前沿。陈雷省长当年创作的战地诗集中,曾有一首《龙门山之战》这样写道:
北国雪初飘,玉树轻摇,龙门夜宿扎寒窑。酣梦难成来战事,月闪枪刀。阵垒掩蓬蒿,弹雨倾浇,胸中愤怒未曾消。跃过石潭催马去,日照林梢。
按照老首长的要求,景区管委会责成我带队,组成抗联遗址考察组,时任旅游局党委书记的张丽君、火烧山景区的孙仲总经理是主要成员,孙经理还特意请来了四位药泉镇的小伙子,细心的抬着轮椅上的陈雷省长进入了火山石海。
按照两位老首长回忆的大致方位,我们从火烧山象形园区的边缘,沿着一条从八卦湖流出的矿泉小河向北寻找,在一片长满山高梁的台地前,李敏观察了许久,她指着近处的大豆地说: 解放前这里没有地,是一片原始森林,宿营地在旁边的石海中,敌人是很难发现的。
陈雷省长也认定宿营地就在森林的北面,他说:“193810月我们第一北征队伍的支队长是张光迪同志、我是政治部主任,还有六军一师六团政治部主任李云峰等支队也在五大连池会师,我们先集中在三池子边靠耳朵眼湖的鱼窝棚,后人称它为抗联窝棚,等大队人马到齐后,直接转移到旁边这片森林后面,在火山石中建立宿营地。这里既便于观察敌情,又距离支援抗联的老百姓屯子较近。从这里向北,过了几里地之外的五池子,就连接上朝阳山的根据地了。北山是朝阳山抗联根据地的南大门。它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中,发挥着战略后方和连接山地、平源的桥梁作用。
寻找宿营地的路上,在途经一条从石龙中流出的小河前,李敏同志挽起裤角就趟进了冰冷的河水中,她捧起河水对我们说:当年哪,我在这条小河里为侦察队洗过菜,战友们喝的也是这个水,可甜了,六十多年过去了,还觉得挺亲的……”
过了河,我们跟着李敏踏上了一片高高隆起的火山熔岩坪,再向前是连绵不断翻花石的海洋,进入石群区,锋利的玄武岩刮破了考察人员的鞋子和手指。在一处大石缝的上方,陈雷省长突然让担架停下来,他兴奋的说:到了,这里应该是宿营地了……”
望着嶙峋栉比的火山熔岩堆,大家突然静了下来,似乎都在疑问这里怎么能露营啊?
李敏同志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她走到四周全是翻花石的低洼处做着手势告诉大家,当年的宿营地,就是利用四面的石堆做墙,上面用大树枝架上,再铺上小树枝,把扒下来的桦树皮像瓦片一样一张挨一张的摆上,最上面压上火山碎石块,底下就可以躲风避雨露营了。
陈雷省长指点着周边远远近近石堆堆中的营地说:隐蔽在石窝窝里宿营虽然苦点,但是非常安全。他面向距离石海最近,坐落在三池边上的一个村庄,敬了一个军礼,然后对大家讲,当日军发现抗联要到五大连池会师的迹象后,拉下了大网,一定要在这里把抗联消灭,当时呀,是五大连池的老百姓用生命掩护了部队。他们一面用假情报迷惑敌人,一面又为抗联送情报、站岗放哨,还给部队送粮、送鱼、送衣服、治疗伤员。五大连池药泉这个地方的老百姓真有点像火山石头一样的骨气,他们是抗日联军的靠山啊
李敏在她一九四年曾经宿过营的一个露营坑里四处掏摸,大家问她找什么?她说:抗联兵站是有纪律的,炊事用具和生活用品使用后,转移时必须放到一个固定的地方,等下批兄弟部队使用,我是在找抗联的遗物。张丽君书记和孙经理也都下去到坑底帮助寻找,最后,还是李主席凭借着六十年前的模糊记忆,终于从石缝下面掏出了一个破旧的小铁锅和放在锅中锈到一起的小剪子。她突然像孩子似的把它抱在怀里,兴奋的说:找到了,没想到真的找到了……”
因为天阴了下来,石海中起了风,我们怕年事已高的两位老领导受凉,劝他们早些返回宾馆,陈雷省长说:经过枪林弹雨的人没那么娇气。我在任时,每次全省检查防火,坐在直升机上,我都会仔细的看看五大连池火山群和五个池子,这里一山一水都连着我们的心。让我再多坐一会儿,看看这里的村子吧……”
如烟的往事,仿佛就在咫尺,他的声音哽咽了,似乎又回到了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艰难岁月……
李敏同志说:我也在想啊,抗战时,五大连池人民对抗联有恩呐,做的太多太多,解放后,我们回报他们的太少太少了,1977年,我当省工会副主席时,在药泉镇主持创建了工人疗养院,有人说我是抗联情结,就算是,那也不够哇,今后我还会为五大连池的发展出力。
此情此景,李敏指挥我们唱起了抗联的《露营之歌》。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
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
同志们!锐志那怕松江晚浪生,
起来哟!果敢冲锋,
逐日冠,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
这时,我注意到,陈省长颤抖的两手在擦试着眼镜,正在凝神远眺的眼中噙满了泪花。
(二) 第二次陪同老首长考察,是2002年的八月,为了纪念·一八,陈省长和李主席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钱,为五大连池抗联营地刻制了纪念碑。本次考察另一处抗联露营区,是与立碑同时进行的。管委会党委对这次活动高度重视,让我代表风景区邀请省电视台做专题报导,省台很快派出姚庆学等三人摄制组,专程趋车赶赴五大连池风景区。
本次随行人员,除了上次的张丽君和孙仲外,还多了三位新成员,省书法家杨墨纯先生和省长的两个小孙女。李主席说,要通过考察和立碑仪式教育下一代不忘历史,不忘老一辈的艰辛,不忘五大连池人民。
陈雷省长选择的立碑地点,距上次喷气锥碟石海营地略远一些,是处在被五大连池人称为桦林沸泉的矿泉水源地旁边,可以想像到当时抗联选择的露营区,一般都在水源充足、易守难攻、有进有退的地方,这片营区与三池营地之间只有火山石中的隐蔽小路相通,在浩瀚的火山石海中,敌人是无法辨认的。
这处露营区的东、南、北三面都是一望无际高低错落的火山石,只有西面是茂密的桦树林带,森林的后面是悬崖峭壁的火烧山大峡谷,穿过北面数公里的翻花石海,越过四池和五池子湖区,可以直接进入朝阳山抗日根据地的大森林。
陈雷省长在轮椅担架上,指点着告诉我们,哪片熔岩石墙是战壕、哪里是露营区、何处是哨所……
在沸泉北面小路的边缘,在三株高大的的桦树后面,仍然完整的保存着抗联战士们用火山石垒起的战壕,大约深1.5—2.0米,利用了原有的石壁做基础,用火山石块堆成安放机枪的射击掩体,有规律的摆成步枪的射击点,由于年长日久,六十多年前战士们垒造起来的火山石战壕上已长满了一层厚厚的青苔。此情此景正是陈雷省长一首《五大连池之战》战地诗的真实写照:
云月随人驰征途,凌风走马抵德都(注:县名)。
晨烟早炊连池鲤,渔公自来会征夫。
北林风霜哨兵隐,南山枪响鬼寇出。
且伏石孔瞄准射,血迹点点染冰湖。
大家从战壕中,还找到了锈蚀的子弹壳,这里与战壕相通的露营区,和三池子喷气锥石海边的营地建造方法一样,也是树枝和桦树皮的结构。相比较看来,在五大连池众多的火山石海露营区中,这处营地的环境相对好些,有森林做屏障,有火山大峡谷可退避,左右还有高低错落的火山台地,断断续续一直伸延到五池湖畔。
(三) 树立抗联营地碑石的位置,经过大家反复考察和讨论,最后还是请陈雷省长来确定,他优选了一处视野开阔的地方,这里西靠桦树林,东依战壕,正面南临沸泉湿地,背向北面五池子湖泊,设立在一块平坦的木排状火山熔岩石之上。
地点确定后,陈省长和李敏同志亲自指挥,把两米多高的花岗岩纪念碑石摆平放稳。这时,陈雷省长突然要扶着碑石站起来,在大家的掺扶下,他抚摸着石碑上自己亲自题写的碑文,一字一板的给两个孙女讲解碑文的内容,记得他最后面向大家说:我和李敏用自己的工资立的这个纪念碑,不是让你们记住我们两个人,而是要你们永远记住那些牺牲的战士,永远记住那些不愿 做亡国奴,支持和保护抗联的五大连池地区的老百姓
陈雷省长在当年战地诗文《露营集》中曾这样描写五大连池的爱国军民:
五池冰封荒野阔,三退狂敌暮霭合。
民家慰劳多情意,聚众筹划救亡策。
踏遍四海皆兄弟,辗转八荒驱寇贼。
欲复新仇雪旧耻,挥师又上尾山侧。
纪念碑前,五大连池的少先队员,向抗联老战士陈雷爷爷和李敏奶奶,敬献了鲜花和红领巾。
管委会办公室的干部拉起了手风琴,李敏主席满怀深情的指挥参加树碑仪式的管委会领导、机关干部和群众代表,高唱抗联的《露营之歌》和《革命人永远是年青》,大家用歌声告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用歌声来颂扬那些曾在战争年代,用生命和鲜血保护着抗联部队和营地的五大连池人民。
革命人永远是年青,
他好比大松树冬夏长青,
它不怕风吹浪打,它不怕天寒地冻,
它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岭
陈雷和李敏的眼中闪着泪花……
少先队员和在场的人们眼睛湿润了。
歌声在火山石海中久久回荡……
2002·一八那天,黑龙江卫视在黄金时段,以二十五分钟的专题节目,向海内外播发了这一幕幕火山脚下的感人画面……。